刘维群-院士

浏览次数:677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刘维群书画艺术人生精彩乐章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书画艺术的更高峰

   【摘要】书画艺术与生命的同构性。书画创作中"起承转合"的章法,恰似人生永往的轨迹。王羲之《兰亭序》的飘逸洒脱,八大山人墨荷的高洁朴直,无不映射创作者的生命状态。书画艺术成为人生的镜像,笔墨间流淌的是对世界的认知与自我的情感表达。岭南书画家刘维群,自幼酷爱书画,得名师指点,技艺精进。获多项全国大奖,致力于书画传承与创新。积极参与展览与交流,投身教育,传承国粹,书写书画艺术传奇。

   【艺术简介】书画艺术之旅的璀璨启航,在岭南文化的沃土上,孕育了一位书画界的璀璨明星——刘维群,字文洋,笔名文羊洋,斋号羊洋堂,祖籍广东大埔,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国翰林书画院院士、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南山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中书联文化艺术专家智库书法研究员和书画艺术指导、江南古韵书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六十年代,他携着对书画艺术的无限憧憬降临到了这个美好幸福世界,汉族的血脉中流淌着对传统书画艺术的深情厚谊,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懈的艺术追求,在深圳这片创新热土上绽放异彩。自幼年起,他便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份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与敬仰,如同血脉中流淌的清泉,滋养着他书画艺术梦想的种子。
   刘维群的书画艺术之路,始于对美的无限向往,自幼酷爱书画艺术的刘维群,将这份热爱深埋心底。在人生成长道路上有幸得到了启蒙恩师著名书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冯今松的熏陶与影响,得益于恩师冯今松先生的悉心指教。冯老以其深厚的书画艺术功底和独到的教育智慧,为刘维群打开了通往书画艺术殿堂的大门。在冯老的引领下,他不仅掌握了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更深刻领悟了书画艺术的真谛与灵魂。直至退休后,刘维群更是全身心投入到了书画艺术创作中,以笔墨为伴,以纸砚为友,师古人师造化,书画名家名人的典迹,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书画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的书画技艺固然令人赞叹,但他们在追求书画艺术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更是值得学习和敬仰。无论是忠义、痴迷、多才多艺、执着还是平淡,都激励着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同时,享受着书画艺术带来的无尽愉悦与幸福感。他深知“书画之艺,神奥义深”,于笔墨间寻情,于纸砚上抒怀,视为人生至福。多年来,他醉心书翰,不断探索,力求在书画艺术的殿堂里勇攀新的高峰。
   刘维群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更懂得书画同源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从起源到用笔、结构、章法,书画同源贯穿了中国艺术发展的全过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书画同源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在现代艺术中传承与发展,为我们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应当深入了解和研究书画同源这一艺术理念,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一古老的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无论是欣赏一幅精美的书画作品,还是亲自参与书画创作,都能感受到书画同源所带来的独特韵味和无穷乐趣,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珍视和传承书画同源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未来的艺术长河中继续流淌、闪耀。
   在书画艺术的道路上,一方面他在学习书画时努力找到正确的方法和老师,把握这一成功的关键,更快地掌握书画技巧,避免走弯路,从而在书画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就;另一方面他始终保持着谦逊好学的态度,广泛涉猎,博采众长。从书法到国画,从理论到实践,他不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近年来,他更系统、更完整,有重点参与高端研修,师从多位业界巨擘,如刘文华传承弟子王金成、国画大师范治斌、李树宝等以及书法名家张旭光、刘啸、邹贵生等,技艺日益精进,成为书画界的一颗耀眼新星。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刘维群在书画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当代优秀书画家”大赛三等奖到“兰亭名家杯”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特别是近年来先后荣获2024年首届《夕阳颂——全国中老年书画艺术大展》书法作品二等奖。2024第16届华夏杯、“中华腾飞”、“大美江南”、第二届“美丽乡村”、“我的祖国”和2025”春之美”、“锦绣江南”、“中华儿女”2025迎接“成都世界运动会”等全国书画艺术作品大展赛书法与美术双金奖。还荣获“全国书画艺术作品大展赛优秀书画名家荣誉称号”。2025年荣获第一届“矛盾艺术奖”书画大赛书法作品“入展奖”等。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他艺术才华的肯定与赞誉,更是对他不懈努力的最好证明。
   他因书画艺术领域的成就与专业素养以及对推动文化艺术交流的热忱而多次担任组委会委员及其它职务。2024年8月被风雅颂中国古诗书写大赛组委会聘为《风雅颂中国古诗书写大赛》组委会委员;2025年2月被中书联文化艺术专家智库聘为书法研究员;2025年2月被中书联文化艺术委员会聘为《大书法秦汉杯第二届全国大书法作品大赛》组委会委员;2025年8月在第二届全国书法大赛中被风雅颂中国古诗书写大赛组委会聘为《风雅颂中国古诗书写大赛》组委会委员;2025年9月被中书联文化艺术专家智库聘为书画艺术指导。还分别担任2024第二届“美丽乡村”、2025“锦绣江南”和2025“中华儿女”全国书画艺术作品大展赛作品集编委会副主编。
   他的书法作品和美术作品分别收录在《第二届“美丽乡村”、2025“锦绣江南”、2025“中华儿女”全国书画艺术作品大展赛作品集》及《百花绽放秦汉杯第二届全国大书法作品大赛书法篆刻作品集》等中。这些更是让他成为了新时代江南书画艺术的璀璨之星。
   刘维群不仅注重个人艺术修养的提升,更致力于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他积极参与各类书画展览与交流活动,与同行切磋技艺,共同推动书画艺术的发展。同时,他还将目光投向了书画艺术教育事业,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将自己的艺术经验和心得无私地传授给更多热爱书画艺术的后来者。他的努力与付出为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近期他积极参加高校举办项目—及象与美院高瑞研修班及中国画专业投展创作班学习,师从多位名家老师的指教,与时俱进,强化研学,拓宽视野,不断提升自已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准。同时,他不仅是及象书画院的常客,更是各类书法、国画精品班等等......及夕阳颂书画艺术大展班等的佼佼者,多次担任班长职务,引领同学一起共进书艺,传承国粹。从中领略名人风采,感受文化熏陶,并泼墨造物,笔下生花。让书画艺术之中华文化精髓,相互交融于心灵与情感中,用笔墨静守初心,用书艺传承国粹,尽其所能,把展现东方艺术之美的书画艺术国粹升华光大。
   站在新的起点上,刘维群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书画艺术的更高峰。他深知书画艺术的道路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他更深知升华书画艺术人生的当代价值。在数字时代,书画艺术仍以其慢创作特性提供精神栖居地。艺术创作成为对抗浮躁的修行,每一笔都是对生命质量的郑重承诺。笔墨长河中的自我书写,从甲骨文的刻痕到现代展厅的装置艺术,中国人始终在用笔墨回答"如何存在"的命题。书画艺术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美的创造,更是如何用审美的态度构筑自己的人生华章。迈向书画艺术更高峰,核心在于“深修内功”与“持续破界”:前者夯实基础,后者突破瓶颈,二者结合才能让热情不褪色、步伐更坚定。一是深修内功:让热情有“根”,步伐有“力”。打通“文史哲”任督二脉:书画不止是技法,更是文化载体。读《文心雕龙》懂意境,品《论语》修心境,观《山海经》拓想象,让作品有思想厚度,热情才会因“有东西可表达”而持续。 接受“笨拙期”:遇到瓶颈(如笔法停滞、画面空洞)时,不否定自己,把它看作“艺术成长的必经阵痛”。此时可暂时切换题材(如书法练累了画山水),用新鲜感维持热情,再回头突破。二是持续破界:让热情有“方向”,步伐有“新”。打破“只在书画圈里打转”的局限。
   我们坚信,未来岁月里,刘维群必将坚守初心本色,以笔墨为舟楫、梦想为征帆,在书画艺术的浩渺星河中踏浪而行。每一笔勾勒都是心迹的流露,每一幅创作都是传奇的注脚。他将以匠心续写属于自己的书画艺术传奇,让中华优秀书画艺术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更为璀璨的光芒,照亮文化传承之路。



上一篇:刘长发-院士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1号邮箱:109234840@qq.com

京ICP备10048112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1101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 B2-20060128设计



许可证:京 B2-20060128